[Pre] “我們是交了入門費的!”該公司一位董事對記者透露,為了加入“長期協議礦體系”,付出的“入門費”是3000萬元。“就是因為和小企業簽了合同,淡水河谷從去年12月份到今年4月,至少多賣了35船長協礦。”
盡管長協礦“入門費”高昂,但中小鋼企還是在努力擠入“長期協議礦體系”。
“我們都是吃過現貨礦苦頭的”,該董事表示,現貨礦漲跌風險過大,去年以來進口鐵礦石現貨價格一度狂漲到1590元/噸左右,然后掉頭向下,今年4月跌到550元/噸。“這樣大的起伏,讓很多在礦價最高點購進鐵礦石的鋼廠,連交給貿易商的30%到50%的保證金都不要了。”該董事解釋,因為“毀約”能夠省下的錢,足以再買兩三船同樣品位的進口礦。
鋼鐵行業資深專家徐向春分析,雖然這些長協合同并不直接影響到今年的鐵礦石談判,但是給三大礦山撐腰增加底氣卻是無疑的。“這造成一種‘中國鋼鐵行業繁榮,離不開進口鐵礦石’的假象,既然如此,礦山也自有拒絕大幅降價的資本。”
國內鋼企 利益分歧
5月底,日照成立了國內首個鐵礦石國際交易中心。這個由5家民營企業投資2000萬元成立的交易中心,獲得了日照市政府的全力支持,并且就是專門針對現貨礦的交易,“主要為國內中小鋼廠和貿易商提供交易服務”。
此前,中鋼協多次表示,只要中國的大小鋼企團結起來,誰也不買進口礦,則三巨頭再強硬也要向中國市場低頭。但對于中鋼協提出的“抱團一起上”,鋼協之外的鋼鐵企業,甚至鋼協以內的中小企業都不太積極。
面對中鋼協的指責———中小鋼企私自與礦業巨頭簽下長協礦,擾亂了中方與外方談判的籌碼———一位同樣與淡水河谷簽訂協議的中小型鋼企負責人表示。“團結一致對外,首先我們要利益一致!”他說,“我和那些掌握談判權的大企業,一不共享利益,二無共同‘敵人’。要我們如何響應鋼協號召?”
|